
一、中文院訓:“崇真尚美 博文弘道”
崇真:事物本性、自然法則、客觀真理謂之“真”;人性真誠、處事公允、工作務實謂之“真”。“千教萬教,教人求真;千學萬學,學做真人。”“崇真”激勵全院師生追求真理、崇尚真誠,在科學的道路上勇于探索,在工作的過程中實事求是,在道德的修煉中追求至善。
尚美: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,美是生活。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”。“美”蘊涵著心靈美、語言美、行為美、環境美等豐富的內容。“尚美”指全院師生對心靈、語言、行為、環境之美的崇尚與追求;“尚美”不僅是人的天性,更是一種高尚的人生境界與文化追求,要求我們涵養美好心靈、追求美好事物、傳承美好文化、創造美好環境。
博文:文辭為文,典籍為文,人文為文,“道之顯者謂之文”[i]。“博者,通而不執之謂”[ii]。“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,欲罷不能”[iii]。“知類通達,乃可謂博文矣”、“觀其會通是博文也”[iv]。“博文”一方面指我院師生追求融貫中西、會通古今的人文理解、學術視野,積累淵博深厚的學術根基,另一方面指我院提倡多元包容、和而不同的學術態度。
弘道:道者,宇宙萬物運行變化的規律;又“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”[v],“道”引申為理、圣人之道。文以載道,“人能弘道”[vi]。古往今來,對“道”的探究、承繼與發揚光大,乃向學之人的天職,亦是文化事業的天職。故“弘道”強調“明德”、“親民”、“止于至善”的“大學之道”[vii],強調我院作為大學教育機構所承載的“傳道、授業、解惑”的教育使命與社會責任,強調在師生成長、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中,均重視文化傳承與創新,強調師生均須以弘揚大道正義為己任。
“崇真”“尚美”“博文”“弘道”四者彼此互為因果、相輔相成,四者均為我院人才培養、科學研究、文化傳承、服務社會提供理念與信仰,同時又為我們的教育、研究與服務工作提供行動指南。
[i]“道之顯者謂之文”語出朱熹《論語集注》。
[ii]“博者,通而不執之謂”語出馬一浮《復性書院學規》。
[iii]“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,欲罷不能”語出《論語·子罕》。
[iv]“知類通達,乃可謂博文矣”、“觀其會通是博文也”語出馬一浮《復性書院學規》。
[v]“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”語出《周易·說卦》。
[vi]“人能弘道”語出《論語·衛靈公》。
[vii]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”為《大學》開篇之句。
二、院訓英譯:“Moral Integrity and Academic Excellence.”
三、院標
院標的整體造型是以外國語學院(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)的首字母縮寫“C、F、L”三個英文字母所構筑的一個立體型,底座1960數字代表學院始建于1960年。立體型的形狀像小屋、像板凳、像殿堂亦似魔方,四種意象都有各自的含義。
小屋是對我們外國語學院的寓示:外院小屋,溫馨和諧,是我們所有外語人共同守護的精神家園,亦是我們全體師生放飛夢想的心靈港灣。
板凳、殿堂、魔方是對我們外語人的寓示:我們是喧囂社會的麥田守望者,穩坐板凳,傳道授業,崇真尚美;我們是知識殿堂的文化傳播者,登堂入室,放眼世界,博文弘道;我們是時代潮流的弄潮兒,玩轉ABC魔方,區區幾個字母的千變萬化的不同組合構成了全球交流的橋梁,全世界都是我們外語人展現風采的舞臺。
后三種意象也可解讀為我們對外語學子的期望:
外院學子坐得住板凳,靜得下心,勤奮刻苦學得好!外院學子登得上殿堂,上得了臺面,多才多藝素質高!外院學子玩得轉魔方,學得好本領,放眼世界舞臺大!
小屋:溫馨和諧,美麗家園。
板凳:腳踏實地,務實進取。
殿堂:傳道授業,傳播文化。
魔方:千變萬化,無盡可能。
(多語種、多文化,多空間、多舞臺……均蘊含其中)